当前位置: 首页>>监督纵横

【市人大开展未成年人保护工作专题调研报告】以高质量检察履职护航未成年人健康成长

时间:2022-11-25 编辑:桐城人大 点击: 30963 次

以高质量检察履职护航未成年人健康成长

未成年人是祖国的未来、民族的希望。党和国家历来高度重视未成年人健康成长,习近平总书记曾指出,全社会都要关心关爱少年儿童,为少年儿童茁壮成长创造有利条件。桐城市人民检察院始终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准确把握新时代未成年人保护和犯罪预防的新形势新要求新任务,全面落实《中共中央关于加强新时代检察机关法律监督工作的意见》,依法履行未成年人司法保护检察职责,运用批捕起诉、法律监督、犯罪预防、关爱救助等手段,推进未成年人全面综合司法保护,在维护未成年人权益、呵护未成年人健康成长、促进社会和谐稳定发展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

一、履行检察职能、落实未成年人司法保护的基本情况

桐城市人民检察院认真履行“刑事、民事、行政、公益诉讼”四大检察职能,推行未成年人检察业务统一集中办理,以未成年人利益最大化理念为指引,坚持“捕、诉、监、防、教”综合施策、一体化运作,助推新时代未成年人司法保护落到实处。

(一)因地制宜,搭建工作平台。精心培育 “桐心护未”工作品牌,品牌Logo采用桐城检察的首字母“TCJC”为主要设计元素,Logo紧扣品牌内涵,以自然绿、活力橙为主色调,绿色寓意纯净和希望,橙色象征着未成年人青春蓬勃的生命力,以“检察担当、用心呵护”为核心设计理念,形象诠释了“桐心护未”未检工作。组建专业化办案团队,由法律功底扎实、熟悉未成年人身心特点的5名青年女检察官组建成未成年人检察办案团队,专职办理涉未成年人案件,提升未检工作的连贯性和有效性。共建未成年人观护帮教基地和未成年人法治教育基地,有效开展对犯罪情节轻微的涉罪未成年人的帮教工作、开展未成年人法治教育。共建未成年人“一站式”办案中心,尽可能一次性完成侦查取证工作。

(二)预防先行,强化法治宣传。着力提升未成年人法治意识和自我保护能力,助力平安校园建设,投资近20万元建成未成年人法治教育基地,连续4年分别开展以“关爱祖国未来,擦亮未检品牌”“携手关爱,共护明天”“检爱同行,共护未来”为主题的检察开放日活动。院领导和未检办案团队成员共18人担任法治副校长,检察长担任桐城中学法治副校长,每年带头为师生上法治课。《民法典》正式实施后,线上专题开设法律知识微课,赢得近10万人积极响应,线下积极开展“法治进校园”活动,2018年以来法治副校长围绕《未成年人保护法》《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以及预防校园欺凌等主题进校园开展法治讲座110余场。拍摄的“六一”特辑《守护青春,向校园欺凌说不》,得到省、市检察院微信公众号平台推广。

(三)依法履职,落实双向保护。坚持以“零容忍”态度从严惩处侵害未成年人违法犯罪行为,2018年以来,批捕并起诉侵害未成年人犯罪嫌疑人25人。坚持“教育、感化、挽救”方针和教育为主、惩罚为辅原则,2018年以来,不批捕涉罪未成年人9人,不起诉25人。关心关爱未成年被害人,开展多元综合救助,联合相关职能部门,与社会组织、爱心企业、志愿者等社会力量联动,为未成年被害人提供司法救助、心理疏导、身体康复、生活安置、复学就业等多元综合救助,帮助未成年被害人及其家庭渡过难关,2018年以来共计救助未成年被害人23人,发放救助金14.7万元。向罪错未成年人父母制发督促监护令15份,督促其履行监护职责陪伴孩子健康成长。积极落实未成年人法律援助、合适成年人到场、犯罪记录封存、附条件不起诉等特殊保护制度,对未成年人犯罪案件实行回访全覆盖。积极引入社会力量,联合安庆市未检社会服务中心对涉罪未成年人开展社会调查、心理测评、心理疏导、亲职教育和帮助教育,实施精准帮教,帮助未成年人健康成长,助其回归学校、回归家庭。

(四)注重治理,强化执法监督。持续抓好“一号检察建议”监督落实,以“我管”促“都管”,努力构建家庭、学校、政府、社会、网络、司法全方位的未成年人保护体系,形成“六大保护”合力。联合10家单位出台《侵害未成年人案件强制报告制度实施办法(试行)》《关于建立密切接触未成年人行业从业人员入职查询制度的实施办法(试行)》两项制度,对未履行强制报告制度的行政机关发出检察建议,督促落实强制报告义务。与市人民法院、司法局会签《关于建立民事支持起诉协作机制的意见》,建立未成年人民事支持起诉制度,成功办理一件母亲拖欠抚养费案件。联合市教育局、市场监管局、公安局等单位,对桐城市中小学校园食堂、宿舍、校园周边交通安全以及宾馆网吧的环境开展联合巡查40余次,整改问题或消除隐患30余个,仅今年就与相关行政机关开展联合巡查8次。针对未成年人燃放烟花爆竹、未成年人信息保护、校园欺凌等领域制发检察建议11份,相关部门和行业全部反馈并落实整改。

二、未成年人保护工作现存的问题

2018年至2021年,桐城市人民检察院受理审查起诉未成年人犯罪案件年均上升35.7%。特别是,2022年1月至10月,受理审查起诉13人,同比上升160%。从犯罪数量上看,未成年人犯罪数量急剧上升。从犯罪类型上看,2018年至今年10月,受理审查起诉未成年人犯罪居前三位的分别是盗窃、强奸、故意伤害,三类犯罪人数占受理总数83.9%。

2018年至2021年,市人民检察院办理侵害未成年人犯罪案件年均上升32.6%,全部是性侵犯罪,其中强奸占65%,猥亵儿童占35%。

上述两组数字表明,当前未成年人犯罪和侵害未成年人合法权益的犯罪持续上升,暴露出一些治理层面的难题,部分顽瘴痼疾仍要下大力气解决。主要包括:

一是家庭教育缺位。多数涉案未成年人家庭存在父母离异、留守寄养等情况,家长疏于履行监护职责,孩子从小缺乏父(母)爱,严重影响孩子们的身心健康。有的家庭对孩子过于娇宠、溺爱,易导致一旦要求得不到满足就容易采取极端的方式,其行为往往会违法犯罪。有的家庭教育方式不当,一味打骂孩子,没有深入了解孩子,让孩子叛逆心理加重,久而久之走上犯罪道路。

二是学校教育不全。少数学校重智育轻德育,片面追求升学率,造成学生课业负担和心理负担过重,同时忽视对学困生的引导和帮助,导致部分学生厌学、逃学、辍学,过早流入社会,逐渐走上犯罪道路。近几年,虽然有些学校开设了法治课程但流于形式,导致未成年学生法律知识与心理知识匮乏,法律意识淡薄,学生对什么是犯罪等法律知识了解不多,经常发现许多未成年人在实施犯罪时,不知道自己的行为已触犯法律,更不知道法律后果与应当承担的责任,糊里糊涂便沦为了罪犯。

三是社会监管不足。近年来,未成年人消费的场所越来越多,管理越来越难,客观上为未成年人接触不健康的信息提供了条件,也为未成年人过度消费提供了空间。网咖、电竞宾馆、酒吧、KTV、歌舞厅等消费场所可能还存在接受未成年人消费的行为,这些消费场所容易造成未成年人对社会认识的变化,误导未成年人结成小团伙。同时还会导致未成年人手头零花钱紧张,产生侵财邪念,以致发生盗窃等违法犯罪行为。社会上尚存的拜金主义思潮,也让一些青少年将“不劳而获”的思想“合理化”,甚至错误地把犯罪当成“发财致富”的途径。

四是工作合力不强。未成年人保护不是“独角戏”,而是“大合唱”。当前政法机关以及其他政府行政机关在未成年人保护工作中的作用发挥依然存在条块分割的局限,各部门之间协作联动不够,存在“单兵作战”现象。有关主管部门对未成年人保护工作重视程度不够、工作举措不多,各部门之间的职能也存在交叉重叠现象,协作联动机制还需要进一步建立健全,工作合力还需要进一步增强。此外,在法治宣传教育、检察队伍综合素能等方面也存在短板和弱项。

三、桐城检察机关下一步努力方向

党的二十大报告明确要求,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保障儿童合法权益。新征程上,桐城市人民检察院将始终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以高质量检察履职,持续深化未成年人全面综合司法保护,守护未成年人健康成长,守护祖国的未来。

一是切实转变司法理念。坚持宽容不纵容,对涉罪的未成年人,实行依法从宽与依法惩戒相结合,认真贯彻落实宽严相济和“少捕慎诉慎押”刑事司法政策,宽缓要到位,宽严要有度。对涉重罪的未成年人犯罪,该捕的捕,该诉的诉,且精准提出量刑建议,全面体现法律的惩处和教育功能。坚持依法准确适用未成年人认罪认罚从宽制度,把“教育、感化、挽救”方针贯穿办案始终,最大限度地使涉罪未成年人认识罪错,尽最大努力帮助他们顺利回归社会。坚持侵害未成年人犯罪“零容忍”,依法惩处危害校园安全、性侵以及侵害农村边远地区的困境儿童合法权益等多发频发违法犯罪行为。

二是提升队伍综合素能。进一步推进办案程序规范化、办案标准规范化,深入落实未成年人刑事、民事、行政、公益诉讼检察业务统一集中办理机制。加强对从事未检工作办案人员心理学、社会学知识的培训,鼓励未检办案人员考取相关专业资质,不断提高队伍专业化水平。创新开展“微党课、微讲座、微沙龙”活动,微党课拓展政治理论学习的广度和深度,微讲座传授学习实用灵活的知识,微沙龙互动交流分享经验知识。持续擦亮“桐心护未”未检工作品牌,牢固树立精品案例、典型案例意识,强化未成年人检察理论研究,做好典型经验总结,不断丰富未检工作品牌内涵和外延。

三是创新法治宣传形式。加强检校共建,严格贯彻落实法治副校长工作职责,将法治副校长延伸到偏远地区,在留守儿童、困境儿童相对集中的农村地区开展有针对性的法治宣讲活动。针对未成年人的心理特点,积极探索创新法治副校长履职形式,通过讲法治课、模拟法庭、情景剧表演、播放动漫视频、邀请参观法治教育基地等途径,以通俗易懂、喜闻乐见的形式开展法治宣传活动,不断提升法治宣讲质量,提高青少年法律素养和自我保护能力。坚持推陈出新,充分运用“两微一端”等新媒体平台,向社会广泛宣传检察好故事,推出更多守护未成年人健康成长的检察产品,线上线下齐奏守护成长“最强音”。

四、关于进一步加强未成年人保护工作的建议

一是强化家庭监护责任。贯彻落实《安徽省关于指导推进家庭教育五年规划(2021年-2025年)》,加快构建家庭教育指导服务体系。加大宣传培训和健康教育力度,发挥社会工作者、社区网格员、儿童之家、卫生服务中心等作用,指导未成年人父母或其他监护人依法履行监护职责。加大对不依法履行监护职责的监护人的惩戒力度,对管教不严、监护缺位等情况导致未成年人犯罪或受到侵害的,由检察机关依法向监护人发出“督促监护令”,并联合相关部门开展家庭教育,跟踪回访。

二是加强学校保护工作。中小学校要转变片面追求升学率的教育观念,确立“转化一个学困生与培养一个尖子生同样重要”的理念,防止适龄少年儿童厌学、失学、辍学,过早流入社会。要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加强对中小学生的思想道德教育、法治教育、心理健康教育等,促使学生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提升学生法治意识,培养学生健全的人格、积极的心态和良好的心理品质。加强校园安全管理,建立健全学生欺凌报告制度,依法依规处置欺凌事件,努力建设平安校园、和谐校园。

三是不断优化成长环境。有关职能部门要联合整顿文化市场,加大对社区环境、校园周边环境的综合整治力度,特别要加强新闻出版物、音像制品市场和网咖、电竞宾馆、酒吧、KTV、歌舞厅等营业性娱乐场所的监管,净化社会环境,减少引发犯罪的社会诱因,为未成年人创造文明健康向上的社会环境。加强对未成年人网络保护工作的监督检查,依法惩处利用网络从事危害未成年人身心健康活动,严厉打击通过网络以文字、图片、音视频等形式对未成年人实施网络欺凌行为。制定优惠政策,鼓励社会投资,尽快建立青少年活动场所,以丰富多彩、健康向上的活动吸引青少年,促进未成年人健康成长。

四是努力增强工作合力。检察机关依法能动履职,加强类案分析,找准病灶,精准制发检察建议,并督促整改落实,努力以案件办理“好成效”促社会治理“大成效”。如,抓住未成年人网络安全、娱乐场所、网吧、宾馆以及其他场所违规接待、容留未成年人等重点问题,结合办案,监督主管部门加大整治力度,推动长效治理,提出高质量的治理对策和建议。积极引入社会力量,充分发挥未成年人法治教育基地和未成年人观护帮教基地作用,确保帮教矫治、心理测评与疏导、社会调查、家庭教育指导等工作提质增效,推动完善社会支持体系建设。以“府检联动”为牵引,加强与教育、民政、妇联、团委等部门的协作配合,督促全社会落实强制报告、入职查询等制度,共同构建家庭、学校、政府、社会、网络、司法全方位的未成年人保护体系,形成“六大保护”合力,共同做好未成年人保护这项“朝阳事业”。(桐城市人民检察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