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30多本工作日记,记的是村民诉求,解的是民生难题,更见证了复东村‘十四五’这五年的蝶变。”近日,桐城市人大代表、孔城镇复东村党总支书记李必旺在接受记者采访时,手捧着一摞泛黄的日记,指尖划过密密麻麻的字迹,语气里满是感慨与欣慰。作为人大代表,“为民发声、替民办事”是职责所在;作为村党总支书记,“带村发展、让民幸福”是使命所系。“十四五”期间,合安高铁、引江济淮、白浙高压、孔城河防洪工程等重点工程相继落地,这个曾经的普通村落,在征地拆迁、产业发展、民生改善的实践中,交出了一份“工程落地稳、群众得实惠”的民生答卷,而这背后,始终贯穿着“人大代表为人民”的履职初心。
一、30多本“履职日记”:把群众诉求记在本上、落在实处
复东村村委会的档案柜里,30多本工作日记整齐码放,最早的始于1995年,最新的还在不断续写。这些日记不仅是村工作的“台账”,更是人大代表履职的“履职档案”,每一页都写满了村民的急难愁盼,每一笔都承载着沉甸甸的责任。
“2022年白浙高压塔基施工损坏道路,拆迁群众反映搬家难,村里根据实际情况对村组道路进行应急修复,保障群众顺利搬家。”“2024年7月22日,复东村三树村民组因暴雨冲毁道路,村民蔡元朝反映出行难,当天协调6车石子抢修,3天恢复通行。”……这些带着温度的文字,是李必旺和村“两委”班子解决民生难题的“全景记录”,更是人大代表回应群众关切的“履职见证”。
重点工程落地,最怕的是“政策走样、群众有意见”。作为人大代表,李必旺更要当好政策“宣传员”、群众“代言人”。翻开2019年的一本日记,里面详细记录着引江济淮工程的协调细节。当时工程涉及村里230户拆迁、1050亩临时用地,部分村民担心“失地后没依靠”,不少人反映诉求。群众的顾虑不能忽视,人大代表的职责就是要把群众的声音传下去、把政策的温度送进来。村“两委”以日记为“台账”,他带头逐户走访梳理诉求,针对村民担心拆迁安置期间无房居住的问题,主动联系租赁房源,还特意腾空2所旧校舍,优先解决五保户及高龄老人的居住难题。2023年,为了让失地村民有稳定收入,他牵头成立桐城市复东劳务有限公司,优先吸纳村民参与工程建设。“最多的时候,劳务公司带动100多人务工,从土地复垦到绿化养护,村民在家门口就能挣钱。”日记里的每一个承诺,都是作为人大代表对村民的庄严约定,如今都变成了群众看得见、摸得着的实惠。
2017年合安高铁和2022年白浙高压等国家重点工程建设期间,复东村有42户村民需要拆迁。不少村民舍不得老家,拆迁工作一度陷入僵局。作为人大代表和村支书,他明白不能硬推硬干,必须换位思考。日记中记录着多次上门沟通的过程:“村民陆大庆、张启正等22户舍不得老家,我们帮他们申请宅基地,还协调工匠按原有风格重建新房;其余20户退出宅基地,协助他们享受国家政策奖补。拆迁户尹昌宏担心孩子上学远,我立刻联系教育集团,最终促成校车每天早晚接送。”最终,所有拆迁户都自愿签约,工程如期推进。“其实不是我会做工作,而是作为人大代表,我始终坚信‘群众的小事就是天大的事’”。李必旺感慨,这一本本日记,既是工作记录,更是党群连心、代表尽责的生动见证。
二、一批重点工程:让乡村变美、群众受益
“以前去合肥,坐大巴要2小时,现在坐高铁40分钟就到;以前村里晚上黑灯瞎火,现在500盏太阳能路灯照亮回家路。”每次听到72岁的村民黄玉华这样念叨,李必旺心里都暖暖的。作为人大代表,他始终关注乡村基础设施改善,这五年,复东村的变化实实在在。五年前,村里的入户路大多是泥土路,遇到雨天泥泞难行。如今,1.5公里“白加黑”道路、水泥路串联全村,80%的农户实现“出门水泥路”,合安高铁穿村而过,村民出行越来越便利,这也是他在履职中持续推动的重点工作之一。
引江济淮工程的落地,不仅改善了交通,更解决了村民的“心腹之患”。“以前孔城河一到汛期就涨水,庄稼被淹是常事。”种粮大户戴丽平去年承包了村里600亩耕地,提起过去的防洪难题仍心有余悸。作为人大代表,他多次在相关会议上反映孔城河防洪问题,积极争取项目支持。2024年,总投资1700万元的孔城河防洪工程顺利落地,河道清淤、堤防加固后,汛期再也没出现过内涝。依托孔城河富锌土壤优势,戴丽平种植的富锌大米畅销上海等城市,“稻鳖共养”模式让每亩纯收入从600元涨到1400元,还带动10余名周边群众参与田间管理,每人月收入2000元。看到村民的腰包越来越鼓,他愈发坚信,只有把基础设施建好、把发展机遇抓住,才能真正让群众过上好日子。
环境的改善,让乡村更有“颜值”也更有“内涵”。2024年,复东村入选省级和美乡村中心村庄,复东村投资400万元推进道路硬化、污水处理、文化广场建设。如今,村里的污水管网覆盖50%农户,垃圾分类点随处可见,闲置空地被改造成“口袋公园”,村民茶余饭后有了休闲去处。“以前垃圾靠风刮,现在出门就能扔到分类垃圾桶里,村里与城里一样干净,空气更清新。”村民李爱香的笑容,就是对人大代表履职最好的肯定。作为人大代表,他始终认为,生态宜居是民生幸福的重要底色,让村民在乡下也能过上比城市更舒服的日子。
三、一份发展规划:以履职担当续写乡村振兴新篇章
“十四五”收官之际,复东村的民生答卷不仅有过去的成绩,更有未来的期盼。“现在村里有2台充电桩,随着新能源汽车增多,后期S231省道穿村而过,肯定是不够用了。”李必旺指着规划图上的充电桩项目介绍,目前村里计划投资50万元新增5台快充桩,依托S231省道区位优势,打造集充电、加水、便民服务于一体的站点,既方便村民,又能壮大村集体经济。“村集体收入从2020年的20万元增长到2024年的60万元,下一步还要通过新能源充电桩、土地流转等项目,争取突破100万元。”这不仅是对村民的承诺,也是人大代表履职尽责的具体目标。
产业发展是民生改善的“底气”,也是乡村振兴的关键。种粮大户戴丽平计划扩大富硒大米种植规模,联合周边村打造“孔城河富锌农产品”品牌,提高土地效益;他和村“两委”则谋划依托孔城河生态资源,建设垂钓基地、农耕体验园,发展乡村旅游,让村民既能“种好田”又能“挣旅游钱”。此外,村里的博士生、硕士生多,邀请他们为家乡出谋划策,用知识助力乡村振兴。作为人大代表,他持续关注乡村产业发展,积极争取政策、资金支持,让复东村的产业越来越兴旺,村民的收入越来越高。
从一本本“履职日记”到一个个民生项目,从重点工程落地到乡村面貌焕新,复东村的“十四五”民生答卷,写满了“为民”的初心,绘就了“幸福”的图景。作为桐城市人大代表、孔城镇复东村党总支书记,他深知肩上的责任重大。站在新的起点上,将继续履行好人大代表的职责,当好群众的“代言人”“贴心人”,带领村“两委”班子和全体村民,以更坚实的步伐朝着“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目标迈进,在乡村振兴的道路上续写新的篇章。(许娟 吴春富)